上星期碰巧看到《傳奇皇帝朱元璋》電視劇的完結篇,陳寶國很吸睛,又老又陰沈。死老頭斷氣前硬要五千宮女陪葬,只見巫師一聲:「時辰已到,安心上路了。」一排排宮女白衣披髮跟女鬼似的一齊上吊,毛骨悚然。

朱元璋死前,叫太監抬龍轎在皇宮裡繞,回看一生辦公處所,淚眼汪汪,最後趴在太和殿前面那一大塊漢白玉雕龍階梯上死了。陳寶國演得真好,可惜聽說這齣戲的劇本很差。

可可可……可是,紫禁城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明成祖永樂帝蓋的,朱元璋哪會死在這裡啦!我平常看電視大概跟明神宗差不多昏庸,這次倒很清醒,因為上星期很幸運的買到了單士元的《故宮史話》,正看得津津有味。

 

故宮史話1.jpg以為絕版,卻又出現眼前的好物!

 

夏天要去北京玩,現在正一頭鑽進故宮書籍,本來以為單士元的這本《故宮史話》已經絕版,大陸的卓越亞馬遜、噹噹網都沒書了。沒想到,上星期在誠品信義店的簡體書館晃,竟撿到這本敷有三層灰的寶貝,真是天降好物,大喜!

 

第一次知道單士元時,他已經死了。我在國家地理頻道的《北京故宮特輯》裡,看到單士元的女兒談他。

 

1924 年底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末代皇帝溥儀掃地出宮,當時單士元只有 18 歲,跟 19 歲的溥儀差不多大,兩人的命運就在紫禁城交錯。溥儀出宮後,單士元進宮做了小小的國寶登記員,一件一件文物清點造冊;半工半讀唸完北大歷史系研究班後,在故宮博物院管理處任職長達 74 年,直到 1998 年過世前,還在編寫最後一本冊子《故宮史話》。

 

單士元.jpg單士元照片1.jpg

老帥哥,長得像台灣民族音樂教父許常惠,不過沒有人家風流就是。

 

看過《末代皇帝》電影的人一定記得,片子演到最後,溥儀自己買了門票,進去自己小時候居住的紫禁城「參觀」,一個兇巴巴的小童喝止他爬上龍座,溥儀神奇的從龍座後方撈出一個蛐蛐筒給小童看,小筒子裡竟冒出了象徵兒時回憶的黑蛐蛐。

 

事實上,像溥儀這樣的重要人物回到故宮,當然不可能像電影所演,一介草民發抖老頭自己到處趴趴走。溥儀本人在 1960 年回到紫禁城的畫面深具歷史意義,當時陪在旁邊的,正是已經任職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單士元;而「北京政變」中,帶頭衝撞紫禁城趕溥儀出宮的鹿鍾麟也在,還跟溥儀握手(溥儀應該很想把他過肩摔。鹿鍾麟是馮玉祥的五虎將之一,1960年馮玉祥已死)。

 

溥儀沒能像他的愛新覺羅老祖們一樣在紫禁城終老,單士元卻在這裡走完了一生。他和在台北故宮的玉器專家那志良,是清室善後委員會存世的最後二人,兩人都在 1998 年過世。

 

真正讓我對單士元和那志良感到興趣的,是他們倆曾經說過一句話:「做我們這行,不能買賣、不能收藏。」單士元自己是文物專家,能對文物上下其手的機會太多,光是為假古董開個證明就能以假亂真,順手收取差價。因此單士元不願沾手古董收藏,一生謹守「四不」原則,不有償鑑定文物、不收藏文物、不買賣文物、不以貨幣價值評定文物真假(意思是可以斷代或評論美感,但不論價格)。

 

那志良跟單士元顯然是同一批老師教的。正黃旗滿人家庭出身的那志良是玉器專家,在抗日戰爭時期負責挑選器物並護送國寶南遷,一路顛沛流離到了台北故宮,一生再沒回過北京。那志良在台灣教課授徒,一概要人發誓不收藏、不買賣,不以本事牟利,才肯開始講課。

 

那志良年輕1-1.jpg 那志良.JPG

那志良,小時候也是性格小生。


國家地理頻道播出《北京故宮特輯》的那一年,正好是周杰倫出版《青花瓷》專輯的一年,元明清青花瓷莫名其妙叱吒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動輒以十倍、百倍於首拍價的誇張價碼拍出,一個瓶子賣出的價格可能是一家台灣上市公司的年度獲利,即使路邊小童都知道古瓷價值不斐。我身邊的朋友突然個個成了藝術投資迷,滿嘴古董經;懂一點古董鑑賞的人,也一下子在朋友圈裡大受歡迎。

 

這種氣氛下,居然聽到人說,懂古董的人,不能買不能賣,心中真是非常震動。像單士元、那志良這些天天跟故宮國寶接觸的人,是最容易靠古董牟利的人,可是他們卻謹守份際,有一種讀書人的氣節。也許真的「最亂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那麼糟糕的亂世,竟然可以養出這種風骨。

 

2003 年,北京故宮以 2200 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1.1 億元)向北京嘉德拍賣公司優先買回現存最早的書法作品《出師頌》時,京城輿論一片大譁,一方面因為可能買到偽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北京故宮副院長肖燕翼的兒子肖洋竟在北京嘉德擔任中國書畫週末拍賣部業務主管,讓外界對於這樁天價交易議論紛紛,認為根本是父子私相授受,爸爸拿著故宮的錢買兒子賣的貨。

 

我想,如果是在單士元或那志良身上,就絕對不可能發生這種事吧。

 

1994 年,單士元和故宮同事飛來台北故宮參加交流活動,單士元後來說,他來台北只是為了見那志良。六十年後重逢(台北故宮國寶是在 1933 年離開北京故宮),兩個老人一見就哭,那志良問單士元舊時同伴尚在否,單士元答了三個字:「沒有了。」

 

不知應該說是巧合,還是兩個老人太痴,單士元跟那志良同屬羊,兩人都在 1998 年過世;單士元過世前正在寫作《故宮史話》,而那志良過世前一個月,才剛剛完成回憶錄《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那志良的這本回憶錄很奇怪的交給了北京故宮的紫禁城出版社,並沒有在台灣出版,或許與台北故宮當初匆匆叫那志良家人將遺物搬出宿舍有關,似乎並不重視那志良所保留的故宮南遷檔案。後來那志良家人也把國寶南遷的史料捐回北京故宮了。

 

單士元那志良.jpg 單士元那志良2-1.jpg

六十年後的相見。右邊的照片兩人還手勾手呢,80歲還有手勾手的朋友,人間難得。 

 

現在大陸談北京故宮的書多如牛毛,在不知作者底細的情況下,實在難以挑選;建築、器物是我想準備的兩大方向,單士元的這本《故宮史話》自然成為優先考慮的書籍,資料都有故宮檔案背書,稗官野史不會偷偷入眼,而且作者也有高度,是為佳選。本來以為這本書已經絕版,只能從中央圖書館印出來看了,沒想到還能買到,偷偷覺得單老和我還是有緣份的(自以為啦)。

 

單士元是建築、金石專家,在 1930年 參加中國營造學社,當時的營造學社協理是「徽徽美人」林徽因,這本《故宮史話》也偏重建築介紹。第一章像是邊走邊說,先說故宮經過哪些建造時期,然後從午門帶著讀者往前走到太和殿,慢慢再走進內廷;哪裡發生過什麼事,建築形式有什麼意義等皆有詳細記述。旁邊附有少數圖片,邊讀好像已經走了紫禁城一圈。

 

第二章針對宮殿外的皇城,以及建築材料、工匠進行介紹,題目包括建都北京的考量(神算劉伯溫說北京風水超好!)、煤山其實無煤、建城名匠實錄、皇宮建築材料來源與備料方法等。

 

第三章則是隨筆漫談。由於紫禁城建成多半發生於明代,清朝沿用舊朝宮殿,未如明朝多次大興土木,宮殿一個接著一個蓋(真是好清朝!),因此談論建築時難免缺少清史資料,這裡單老便提了一些大家可能有興趣的題目,兼及清史。題目包括哪裡藏四庫全書、御花園如何堆山水、哪裡可以拜拜、宮裡取暖系統如何等,可以更加了解皇家生活。

 

單士元年輕2.jpg 單士元年輕時照片,超帥,帥哥寫的書讀來更起勁。


全書十萬字,雖然只是薄薄一本,厚度大概跟1844 經濟學哲學手稿》差不多,但其實已經非常夠讀。主要因為單老文字極為精簡,半文言半白話的體例,幾乎不含廢話、贅字(跟我的文章完全相反啊),常常一小段就富含密麻史料,看得我頭皮發麻。

 

服用說明:這本書務必小心服用,半文半言的體例並不容易看,加上單老學養太厚,得費點神閱讀。老實說,我有拿尺出來畫重點。舉個例子,書中講到那個蠢又沒用但還稱不上明朝最爛皇帝的明英宗時,單老會直呼「正統」或朱祁鎮,此時務必搭配維基百科一起服用(誰會記得那蠢貨年號正統?)。

 

書友告訴我,大陸現在流行的是朱家溍、王世襄,於是也看了《朱家溍講北京》。文字淺顯題目有趣,難怪比單老文章受到歡迎,比較大眾化的緣故,其中也有一些故宮題目,若服用《故宮史話》吞嚥困難,可考慮換幅藥帖。

 

朱先生也是故宮耆老,學養深厚,同樣備受景仰。那次那志良、單士元見面,朱家溍也在台北的。最近蒐羅寶物不少,因而疏遠了部落格,相當愧疚,當立即將寶物與諸位分享為是。

 

回【美杜莎‧記事簿】


 單士元2.jpg這張老照最帥了,有點像郎雄。

 

 


 回【美杜莎‧記事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hla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