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60 個《西遊記》專家出來開了研討會,說山西省婁煩縣可能是現存《西遊記》故事最早的發源地。原來目前發現「最早的孫悟空」是一個人類,不是猴子!他的名字叫孫大廷,因為武科考試落榜,在花果山上訓練軍隊,還養了一批猴子兵。被朝廷招安後,把軍隊交出,出家為僧,法號悟空(見頁尾剪報)。我如果是朝廷,收到一群猴子兵,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版畫孫悟空1.jpg


根據西遊記專家考證,山西婁煩縣志在明代就已經記載過許多西遊記出現過的地名,記載時間比現認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出生年代還早(當然吳承恩有系統的整理故事,功不可沒),可見孫悟空出現的時間可能早於明朝。還有一個已失竊的明代大鐘,上頭刻有西遊記師徒取經圖,有照片為證,是最重要的幾項證據。

 

由於明末大家傅山也提出過此一看法,這種說法更得到背書。當然這不是定論,不過此說一出,大概各地孫悟空發源地都要跳腳了,以前還有人在福建省順昌縣發現建於元末明初的「孫悟空兄弟」合葬墓地,無論如何,總之孫悟空是一個人類,這是沒有錯的。

 

我自己一直都很喜歡這類童話故事考證,覺得非常可愛。在台灣最有名的考據,應該是 19 世紀德國格林童話裡收錄的灰姑娘,跟西元 9 世紀唐代《酉陽雜俎》的「葉限」姑娘幾乎相同,有後母、舞會,也有鞋子;到了 17 世紀的法國版本,加進了南瓜、仙女。最早的埃及版本只有鞋子,Wikipedia灰姑娘條目有較為詳細的說明。

 

後來看過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Robert Darnton貓大屠殺-法國文化史鉤沈,裡面提到中古歐洲世界時,提過 17 世紀「鵝媽媽的故事」、「小紅帽」等童話,因為各地風俗民情的需要不同,而在歐洲各地產生不同的版本。例如「小紅帽」中的大野狼,其實暗喻著毛茸茸的成年男子,說故事給小女兒聽的爸媽們,希望可愛女兒能防範如野狼般的成年男子,避免可能的性侵害或「不適宜」的情愛選擇,因此從小就在女兒心中深植一個會吃人的大野狼形象,使小女孩對陌生男性保持下意識的恐懼。


 小紅帽的外婆1.jpg小紅帽1.jpg

好萊塢版本的《小紅帽 Hoodwinked》是KUSO版本,裡面的外婆是一個極限運動飆車族,我去電影院看時,真的從頭到尾都有人在狂笑。


有一年夏天窮極無聊,就把台灣碩士論文研究童話的都翻一翻,其中有一本講虎姑婆的還滿有趣,說原來有學者主張虎姑婆跟小紅帽就是同一個故事,只是傳到西方後,恐懼訴求的對象好像變男變女變變變了。中國民間故事還有熊姨婆、狼外婆、秋狐老媽媽等版本。

兩者相權,我還寧可聽小紅帽的故事。虎姑婆故事類型充滿對老年女性的鄙棄與嘲笑,中國封建社會的女人太可憐了,一生禁欲、受二奶的氣(不然就受大奶的氣)、遭婆婆虐待,有些老了還心理變態成為惡婆婆;再遭此譏諷,實在太不人道。為什麼要讓孩子憎惡年老的女人?這篇碩士論文《虎姑婆故事研究》出自東吳大學中文系吳安清先生手筆,指導教授是鹿憶鹿,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查詢系統可以下載全文,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虎姑婆.jpg

這張插圖是國立實驗國樂團的《虎姑婆音樂音樂劇》海報,原海報是flash,超可愛的。


在孫悟空的山西婁煩傳說裡面,最有趣的是,孫大廷有一天跟他媽說:「娘,我要長大!」然後就一直長高膨脹,直到他媽急急阻止才停下來,真是亂有畫面的。我隱隱約約覺得,也許真有孫大廷這人,力氣又大人又好笑,總幻想著要去西方,才成為鄰居們說給孩子聽的茶餘飯後。

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情,但聰慧的考古學家總能挖出新發現,不知道接下來孫悟空還會有什麼「新變化」?每次想到這些童話故事經過一代一代的爸媽口傳,也許女兒遠嫁他方,把家鄉聽到的故事加上夫家當地風俗,再傳給孩子,演變出一個一個不同的版本;也許隔壁媽媽在菜場買菜時,煩惱的問著其他媽媽有沒有新故事可以說給孩子解悶,然後大家交換著故事,又生出新的變化;有時候我也會偷偷想著,不知道第一個想出這故事的爸媽,那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每次想到這些,就覺得這種童話考證真是一件很美麗的事情。

Wikipedia孫悟空條目引用了夏志清對孫悟空的一段評論,就當作這篇文章的結尾吧:「他能夠幽默的看待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都能表現出真正的超脫。這種幽默感,不管是怎樣的粗俗,怎樣的不時以他的同伴、敵人為代價殘酷的表現出來,都意味著他對所有人類慾望最大程度的超越。佛教徒們堅持主張,應以笑來作為觀察世界的根本方法,孫悟空的態度正與此不謀而合。」


慎吾版.jpg

日本人也很喜歡孫悟空,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國民偶像 SMAP 成員香取慎吾就扮演過美猴王。

 

60名專家認為孫悟空原型可能是山西婁煩人

王麗娟   北京新浪網 2009-06-29 13:36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堪稱永恆的經典,四百多年來影響日甚,近幾十年更是遍及全世界。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是《西遊記》裡最受歡迎的人物,被無數粉絲頂禮膜拜,因它改編而來的漫畫、電影、電視劇不計其數。

  然而,孫悟空的戶口問題一直是個謎,引來《西遊記》的歷代研究者不斷的探尋與求証,並出現了福建說、山東說、甘肅說、連雲港說等十幾種學說。日前,在婁煩進行的一場討論會又一次掀起波瀾,會上提出太原婁煩境內有一明代廟鐘,刻有孫悟空四人取經之圖,這一發現要比《西遊記》成書早七八十年。

  當地有花果山、猴山,還有一個孫悟空的原型孫大廷,這些都早於《西遊記》

  628日早晨,天微微亮,在婁煩縣史志館內,潘家莊的孫緒家正與館長張憲平一起,將收集回來孫悟空原型孫大廷的故事整理成冊。他們著手準備出一本關於《西遊記》與婁煩關係的書。

  時間回到14天前,『《西遊記》與山西婁煩學術研討會』在婁煩舉行,吳承恩《西遊記》研究會會長楊兆清博士,中國古典文學與佛學研究專家、太原師範學院馮巧英教授等來自全國的《西遊記》研究知名學者,與婁煩縣文物 、史志 、民俗 、文學等領域的專業和業餘工作者共60多人出席了研討會。經過一番論証,到場的專家一致認為 :山西婁煩與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很有淵源,是《西遊記》成書的根本條件之一,它的故事也早於《西遊記》。

  孫大廷出家,法號『悟空』

  在婁煩民間,孫大廷的故事廣泛流傳。

  數百年前的一個夜晚,星稀月明,在婁煩縣的花果山下有一個潘家莊村,一戶姓孫的人家還沒有休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正躺在炕上玩耍,母親正在油燈底下納鞋底。突然,孩子對母親說:『娘,我要長大!』話音剛落,只見他開始不停地往大長,眼看兒子在無止境地長高,母親急忙用鞋底在他肩上輕輕拍了一下,孩子不長了。隨後,神奇的故事越來越多。

  這個男孩就是孫大廷。

  他長到十幾歲時,總喜歡在房頂、樹杈、山腰寺廟等處睡覺。一天,他在村南的三關廟睡著了。等他醒來時,發現衣襟竟被廟裡的柱子壓住。

  他一急,一支胳膊抱住柱子向上提,竟把柱子拔了起來,把衣服從底下抽了出來。從此,便有了一身大力氣。

  有了一身驚世駭俗的力氣後,孫大廷開始幫村裡人做好事。

  村口有一塊巨大的碾盤和一塊碾滾,相傳就是他當年一人挑進村子的。而且當年村民用的煤,很大部分都是他與煤場窯主打賭得到的。

  那一年,朝廷舉行比武大賽,孫大廷被舉薦去考武狀元。當時正值奸臣當道,身懷絕技的他,因沒有打通官節,落榜了。落榜後的孫大廷,在花果占山為王,除了訓練了一批士兵外,還將山裡的猴子訓練成有素質的猴兵。因此人們稱孫大廷為猴王,官府得知後,派兵包圍了花果山進行招安,孫大廷將兵送給朝廷,自己便去了花果山清涼寺出家當了和尚,師傅賜法名為『悟空』,因其俗家姓孫所以大家都稱他為『孫悟空』。

  《傅山全書》:孫行者是婁煩人

  這段美麗的傳說,使得當地人一直堅信孫大廷就是孫悟空原型。但傳說也只是傳說,終不能成為論斷,婁煩人的深信不疑,還來自史料和文物的有力支援。

  1983年,86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開拍,江蘇淮安舉行了《西遊記》討論會,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孟繁仁博士在會上第一次提出孫悟空為婁煩人,主要依據是《傅山全書》中的記載。

  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大思想家傅山所著的《傅山全書》卷三十八中曾經透露過孫行者是山西省靜樂人。婁煩縣文聯主席、 文物局副研究員李國成說,婁煩原屬於靜樂縣,是1971年分出去的。婁煩境內有弼馬溫像,御馬廟,還有唐代的御馬街,花果山下幾個村內人家都姓孫。

  明代正德和清代康熙年間都記載西遊之說。

  事實上,不止是婁煩,山西各地都有關孫悟空的傳說,還存有壁畫、古石碑刻。

  而這其中最有利的證據是靜樂縣志記載的:婁煩有花果山與鐵鐘。

  在此之後,孟繁仁對孫悟空與婁煩的關係做了進一步的考查考証。他查看了婁煩的縣志,並走訪了名勝古蹟。拍下了最有價值的明代鐵鐘,鐵鐘上刻有鑄造時間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比吳承恩出生還早兩年)。但是鐵鐘卻在2003年的一個夜晚被盜,孟繁仁對《山西青年報》記者說:『那一次丟了我們山西最有利的證據,這是山西的一大損失啊。』

  婁煩養馬場與弼馬溫

  2006年,連雲港專家曾到婁煩進行考察。專家考察後表示:作為孫悟空的故居,婁煩比我們早,證據比我們多,但宣傳開發力度不夠。

  在婁煩的花果山上,有一個御馬場,是唐朝時期的皇家牧監(養馬場)。相傳在唐朝時期,牧監內飼養著千餘匹千里馬,有一隻猴子不停地在馬中間上躥下跳。史料上記載,這就是弼馬溫。

  孟繁仁說,當時可能是為了防止馬兒們消化不良,就專門安排了一隻猴子在他們中間。據《新唐書‧舊唐書》中記載,李淵曾為婁煩郡守,李世民的六匹千里馬都出自婁煩。《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記載:孫悟空九見黃河清。這也說明了孫悟空與黃河有關係。

  孟繁仁介紹說,討論《西遊記》是學術界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們不能僅憑傳說,要有根據,牧監與孫悟空的原形,說明山西與《西遊記》有著很大的關係。

  李國成對《山西青年報》記者說,作為傳說,我們這裡的文物、文獻、地名、民俗、口碑都有力地證明《西遊記》的成書,婁煩是其基本條件和重要組成部分。

  婁煩縣史志館館長張憲平也表示:吳承恩出生之前,我們這裡就出現了很多關於孫悟空的傳說,它的原型是孫大廷。從地方方言、地名、村名、寺廟、玉帝廟上看,在《西遊記》裡體現。豬八戒溝、大聖堂,在明代現存的石碑上都有記載。

  婁煩西遊傳說早於《西遊記》

  《西遊記》的作者為江蘇淮安人士吳承恩,他是如何跑到山西太原婁煩並寫成《西遊記》的?張憲平對《山西青年報》記者說,對於山西來說,丟失的明代廟鐘早於《西遊記》成書七八十年,這些都証明《西遊記》成書前,我們這裡已有西遊傳說。我們推斷,有可能是山西人到南方將這些傳說傳了過去。也許是吳承恩遊歷到山西境內,還有一說是西遊記的作者不一定是吳承恩。婁煩孫悟空傳說早於《西遊記》產生七八十年。而國內一些學術專家對於《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也有分歧爭論。

  曾到過婁煩花果山的馮巧英教授說:『我上過龍和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三教寺,有清涼寺,還有猴王殿,明代有石碑記載。從有記載到西遊記成書,600年的時間,從敦煌壁畫到宋代雜劇,都曾有過孫悟空之說。所以不一定非是淮安這個地方有孫悟空之說,可以說他的傳說由來已久,吳承恩也可能從多種渠道獲得傳說,經過加工處理,不一定是他的原創。婁煩當地的民俗活動、鄉土人情以及猴廟孫猴等建築,可以說明這裡是故事的來源地之一。』

 

 

【美杜莎‧記事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hla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